無著法師的( 西元 2003年)專書《Satipaṭṭhāna, The Direct Path to Realization》出版之後,陸續已經有將近十種語言的譯本,本書的中文譯本由香光尼眾僧團出版。這個部落格的宗旨為提供此書讀者與翻譯者的溝通平台,用來改進譯文,以作為再版的訂正參考。

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中文版譯序---自鼐法師,香光尼僧團

image_thumb9

〈中文版譯序〉

傳承與新解:修持念住的理論與實踐

《念住經》(Satipaṭṭhāna Sutta),被公認是佛教禪修的根本經典,在南傳佛教界被廣為流傳。這可能是因為在此經中,佛陀明確指出「念住是通往涅槃的直接之道 」,並完整解說修習四念住的次第。然而,要明白《念住經 》所蘊含的禪修精髓,需要透過實際的修習經驗。近代念住實修的闡揚者,是二十世紀初緬甸的明貢禪師(Mingun Sayadaw,18681955)。明貢禪師根據《念住經 》內容及注解,徹底地修習,透過親身經驗發展出修習念住的細節和方法,善巧地教導他人,開啟念住禪在緬甸盛行的先鋒。之後,隨著西方人士追求東方文化的熱潮,念住禪因而被推廣到歐美各國,於是學習念住蔚然成風。

近三十年來,佛教的念住禪,被西方知識份子運用在醫療、教育、諮商等實用層面,進而發展出與身心健康有關的正念應用學。將正念應用在當代生活,以提昇個人的生活品質,確實值得鼓勵。但是,在倡導念住的應用與普及化之下,卻隱含著去脈絡化的事實。「佛陀對念住教導的原貌是什麼?」「念住修習的目的、要點、效果為何?」此外,「佛教的禪修傳統,又是如何解釋念住的修習?」對想瞭解念住的人而言,有一本全面且深入地探討佛陀教導念住的著作,就顯得更為重要。

本書作者無著比丘(Bhikkhu Anālayo),以其博士學位論文為藍本,進一步有系統地論述念住修習,而完成 Satipaṭṭhāna: Direct Path to Realization 《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 》一書。本書的英文原著自出版以來佳評不斷,被列為暢銷書,也被評為當代探討念住的重要著作。

筆者將以中文第一讀者的立場,介紹本書的特色與讀者分享;同時,也以譯者的身份,說明此書在翻譯上的考量。

本書的特色,可以歸納為三點:

一、有次第地解析《念住經 》中的修習體系

《念住經 》的經文蘊含著禪修歷程的幽微涵義,在解讀時需要透過實際的修持經驗,辨識其中字詞的意義,並且必須熟悉修習的進程,以清楚說明經文段落的理則。作者將全部的經文內容區分為四個層面:「定義 」、「四念住的十三個隨觀 」、「重誦 」及「預告 」。依這四個層面將經文架構成一個修習的進程:從觀呼吸入手,經由持續修習後進入進階的「重誦 」,再依身、受、心、法循序漸進,直到極致的「預告(證果 )」。於是,整本經典的內容就成為發展「念 」(sati)的系統,並且證明了「念住 」是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 」。至於如何進入進階的念住修習,第五章「重誦 」有精闢的見解,作者指出:關鍵在於修習者能夠觀察現象的生起和滅去的性質。但是,這看似依序發展的修習次第,在實際修習上並非如此。在第十五章作者強調:十三個隨觀的修法,隨著修習者定力已增強,則可以隨時運用在每個當下的身心現象( 如 圖15-2)。因此,作者巧妙地將念住的理論與實修緊密地相連結。

二、從佛教的歷史及哲學脈絡,建構修習念住的原則。

作者將經文「定義 」中的「精勤的、正知的、具念的、遠離世間的貪欲和憂惱的 」,視為修習的原則。因此,一方面,作者從第二至第四章用了三章的篇幅,旁徵博引巴利經文以詳盡解釋這些原則。另一方面,作者將這些念住的修習原則,放在佛世的歷史脈絡下來檢視,與佛世其他的修行傳統作比較,藉此重建初期佛教時期,佛陀及其弟子們中道而平衡的修習樣貌。這彰顯了初期佛教修習念住的核心要點,及修習者所需具備的平衡、不執取的態度。

三、全書將討論念住的主旨,都匯歸到證悟無常、無我。

第六章到第十三章的內容,含括了十三個隨觀的方法。作者深入地探討修習每個隨觀的要點;以及這不同的隨觀,如何能從個別的修習進入實際地觀察這個身心的現象,明瞭這些現象是不斷在變化、生起和滅去。不論從哪一個隨觀入手,都徹底照見個人身心的真實相貌,事實上是無常、苦、無我。這樣的照見,能引導修習者對抗個人長期習氣的慣性反應認為個人的身心具有實體,以及由於這樣的「我執 」而產生的繫縛。因此,每一個隨觀都能通往解脫!

本書的精彩處,在於作者結合自身的禪修經驗及豐富的佛教學養,例如:對於「受 」與煩惱的關聯,具有精闢讀到的見解。其次,作者從隨觀修習的角度探討佛教的根本教義,例如:如何隨觀五蘊以致體驗無我;六入處與認知過程、隨眠的關係。此外,作者廣泛收集相關的二手文獻,並且將禪修傳統的各家見解如實呈現或加以討論,這對學術研究者將會有所啟發。基於上述這樣的論述過程,許多耳熟能詳的佛法概念,如:五蓋、五蘊、無我、緣起等,在此書中都能找到值得參考的見解和新意。但是,由於作者對後期的注釋和阿毗達磨保持保留的立場,也留下一些未來可再釐清和探討的課題。

將這樣一部深度論述禪修的著作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對翻譯者而言是一種挑戰。此書的內容涵蓋層面甚廣,作者在正文以相當精練的方式論述;而相關的論證或解說,則以大量的注腳來支持己論。為了忠於原著,又要讓華語讀者能夠讀得下去,本書在翻譯的原則、譯詞的選用上,以現代一般讀者能夠瞭解為原則。在語法上,基於作者論述邏輯相當嚴謹,譯者儘量以原著的語法來表達,以呈現原論述的理路。在選用佛教專有詞彙方面,譯者多半參照巴利文的字意,斟酌英文現代語意,有時加入漢譯的譯詞,以便讓初學或進階的讀者易於瞭解。例如:第三章的標題 sati,英文是 mindfulness,中譯是「念 」。但是,當英文是 mindful,對應巴利字是 satimā,依循漢譯則譯作「具念的 」。

中譯本能夠順利完成,感謝諸多因緣的成就:本書初譯各章由蘇錦坤( 第1261315章 )、釋自鼐(第39章 )、溫宗堃(第478章 )、方怡蓉(第51011章 )、王瑞鄉(第12章 )、陳布燦(第14章 )共同完成。後續的譯文統整,由恆定法師、自鼐擔任。文編:陳麗舟、陳國瑩、王婷。翻譯建議:自拙法師、易之新、雷叔雲、姚麗香。校閱:見愷法師、見耑法師、黃銀滿、蔡淑英、胡曉真、鄭麗香、張崇怡等。協助出版:自衍法師、自正法師、見晉法師。更感謝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法師的指導及所有法師的支持,紫竹林精舍常住法師、志工的護持。最後感謝所有曾經協助的僧俗二眾,無法一一詳述,在此一併致謝!本書譯文尚有待改善之處,所有翻譯失誤,由編輯組承擔。歡迎對譯文提出指正,相關建議請寄到:

publisher@gaya.org.tw

以作為修訂參考。

電子書版權說明

 

電子書版權說明

Copyright Notice:

Digital copies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is work “Satipaṭṭhāna: The Direct Path to Realization” may be made and distributed provided no change is made and no alteration is made to the content.

Reproduction or distributed in any other format,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single copy for private study, requires the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author-- Luminary Publishing Association. For private studying purpose quoting or copying partial content of this book requires indicating the original resource by noting the name of the original author, the translators and the title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book such as: "Bhikkhu Anālayo , Xianguan Translation Group tran., Nian-Zhu: Tong Wang Nie Pan Di Zhu Jin Zhu Dou

(Chia-Yi, Luminary Publishing Association, 2013), accessed (Month date, year)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ya/Sati_index.htm

All inquiries to:

publisher@gaya.org.tw

電子書版權聲明:

《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電子版提供免費下載,下載網址: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ya/Sati_index.htm

為私人研究用途,可以複製本書;但任何型式(如紙本或電子檔)的再製與流通,則需獲得香光書鄉出版社的書面同意。若因私人研究用途而引用或轉載本書部分內容,敬請勿更動或增刪內容任何字句,並請註明出處:「摘自:無著比丘(Bhikkhu Anālayo)著,香光書鄉編譯組譯,《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嘉義:香光書鄉,2013年),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ya/Sati_index.htm 」。

徵詢本書相關事宜,請寫信到:

publisher@gaya.org.tw

Satipaṭṭhāna: The Direct Path to Realization

Copyright@2003 by Bhikkhu Anālayo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2012 by Luminary Publishing Association, An-Huey Educational Affair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ISBN 978-957-8397-47-7 ( 平裝)

本書由無著比丘授權翻譯,著作權所有,請予尊重。

《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PDF電子書

 

pict 158

諸位法師及老師們:

頌吉祥 !

無著比丘( Bhikkhu Anālayo)《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PDF電子書已經全文上網了,歡迎下載閱覽。

請連結下列網址就可以看到下載點: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ya/Sati_index.htm

再次深深感謝各位為此書付出的心血,願在菩提道上,以法共勉,以法利益世間。

香光書鄉出版社

住址:60444台灣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溪州49之1號

電話:05-2541267 傳真:05-2542977

網址:http://www.gaya.org.tw/

FB :https://www.facebook.com/xianguan.fans

https://www.facebook.com/#!/xiang.guang

電郵:publisher@gaya.org.tw

摘要

《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

無著比丘 Bhikkhu Anālayo著

香光書鄉編譯組:釋自鼐、釋恆定、蘇錦坤、溫宗堃、陳布燦、王瑞鄉 譯

本書作者無著法師結合了在斯里蘭卡裴拉甸尼亞(Peradeniya)大學的博士研究,以及身為禪修僧親身實修的成果,試圖在初期佛教經典和哲學的脈絡下,依據《念住經》所解釋的念住修習,詳細探索「念住」的義涵及實修方法。

對於任何一位殷切地想踏尋並追隨佛陀解脫道的人而言,「念住」及其正確的修習方法是何等核心的議題!有鑑於此,作者特別以四部《尼柯耶》的主要經典和第五《尼柯耶》中較早期的經典為主要文獻來源,來考察佛陀對於「念住」的最初教導。

本書第一章探討「念住」(satipaṭṭhāna)整體。接下來三章探討「念」(sati)的涵義和「定」的角色。第五章討論《念住經》介紹每一種禪修法後,重複出現的通用教導──「重誦」。從第六章起,依序詳細的檢視身、受、心、法的隨觀,這是念住「直接之道」實際修習最重要的內容。而關於法隨觀,自第九章起,逐章解說諸蓋、五蘊、六入處、七覺支及四聖諦等禪觀法。接著討論證悟、涅槃的涵義。最終突顯出「念住」的關鍵及重要性。

作者期望書中的建議和省思,不但能為念住的修習開拓新視野,也鼓舞讀者進入念住的實修,追隨佛陀示導的解脫之道。

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綜述「直接之道」的整體層面

第二章 《念住經》中「定義」的段落

第三章 念(SATI)

第四章 定的相關性

第五章 念住的「重誦」

第六章 身

第七章 諸受

第八章 心

第九章 諸法─諸蓋

第十章 諸法—五蘊

第十一章 諸法—六入處

第十二章 諸法—七覺支

第十三章 諸法—四聖諦

第十四章 證悟

第十五章 結論

作者簡介

無著比丘 Bhikkhu Anālayo
1962年生於德國
1995年於錫蘭剃度出家,
2000年於錫蘭裴拉甸尼亞(Peradeniya)大學,以研究「念住」完成博士學位。
任職德國漢堡大學副教授,臺灣法鼓佛教學院研究員,斯里蘭卡國際佛教學院教授,並參與《佛教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of Buddhism, PTS)多所貢獻。

重要著作: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ajjhima-nikāya,(Dharma Drum Buddhist College Research Series), 2011.
The Genesis of the Bodhisattva Ideal, Hamburg University Press, 2010.
From Grasping to Emptiness, Excursions into the Thought-world of the Pali Discourses (2),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2010.
From Craving to Liberation, Excursions into the Thought-world of the Pali Discourses (1),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9.

Publications by Bhikkhu Anālayo

http://www.buddhismuskunde.uni-hamburg.de/fileadmin/pdf/analayo/publications.htm

推薦短文

本書對禪修根本佛典─《念住經》詳盡的文獻研究,有助於填補學術界在初期佛教方面一個長期存在的明顯鴻溝。無著法師煞費苦心、嚴密詳盡地整理巴利三藏中的經典、現代學術論著和當今禪師們的教學,使原本如此簡潔的《念住經》,變得饒富深義,明明朗朗地呈現在當代佛法學子的眼前。

作者的分析,結合了學術研究者不涉入的客觀性,以及修習者參與式的關切;對後者而言,禪修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非是一門研究課題。因而,對初期佛教學者,和認真的禪修者來說,本書顯然深具價值。

當代西方巴利經藏權威,佛教環球賑濟創辦人──菩提比丘(Bhikkhu Bodhi)


本書以《念住經》作為核心的文獻研究,在通往證悟的修行途徑上,有更明確的、直接的方向。誠如作者所說──期望為修習念住開拓新的視野。這是一本深具禪修指導的書,是禪修者要詳讀的教科書。

香光尼僧團方丈,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釋悟因


無著法師對於佛陀有關「念住」教說,提出了徹底且全面性的研究。本書值得被大力推薦,不僅是緣於作者檢視了初期佛典中的禪修教導,及相關的巴利注解書的傳統解釋;也因為當代佛教學者及禪師們的觀察和詮釋,都被囊括其中。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印度宗教的資深講師──魯柏.葛汀(Rupert Gethin)

流通方式

《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
一、紙本書:請向「
台灣學生書局」訂購。 Tel: (02)2392-8185
二、
電子書:此書電子檔,已全文刊載於香光資訊網,供眾免費下載閱讀。


[香光資訊網] [香光書鄉] [法悅叢書] 《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